Sunday, October 28, 2012

种苦得乐

人生中有很多美好的事情,都是要用痛苦来交换的。

痛苦的日子应该可以很快过去~我们都懂得这么想。
但是在痛苦来临之前,我们却是如此地惧怕。
而在痛苦的当下,我们感觉它是如此地漫长,仿佛过了一个世纪,都还没有结束。
虽然知道它一定会很快过去,而且在漫漫人生中它将不算什么,但在当下那一刻,依然觉得煎熬。
而预想中的快乐,在那些时刻里,变得如此地不可预知。
仿佛快乐的未来还很遥不可及。
于是,我们在苦中拼命期待苦尽甘来。

而当我们一口一口地细嚼着苦的滋味时,却渐渐发现,甘甜原来早已融入在其中。
快乐,原来已经在我们不经意中,在心中那亩苦田里发芽了。

是的。生命中的所有感受,都会有它要出现的时候。
任你如何计划、任你干着急多久或着逃避多久……
那一天,我从医院出来,回到生活中,恍如隔世。

This year, I've got the best birthday gifts ever.
A baby-G.
And, a baby......

Tuesday, October 16, 2012

沉淀在牛奶杯中的等待

没有
我没有不耐烦
只是深夜里睁着闭着的双眼
千斤重力压痛了的心胸
痕痒中的数寸肌肤
不太相信

天色从零时的深黑
变作凌晨的暗蓝
我是古时候敲钟的打更人
在细数着今日的忧
盼望着明日的美

拉开了窗帘看东方的鱼肚白
小树在晨风中微微摇弋
打开电脑
我忙碌    我悠闲
午后阵雨降临
晚风又起
在轻风中    在月影里
把正在沉淀着昨日的今日
换作明日的期待

没有
我当然没有不耐烦
否则    怎么会有着如此这般的闲情
给生活烘了一个巧克力海绵蛋糕呢?

Wednesday, October 10, 2012

我的生活所教会我的事

这些日子这么凑巧(也许是潜意识的促使?)看了两本关于亲子、教育、以及种种价值观的书籍。
--其实是三本,如果≪窗边的小豆豆≫也可以被归类成那样的书籍的话。

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说的是一个无法正常学习、会跟动物说话、会无意识地骚扰同学、而且有些过动的特殊儿童小豆豆,如何在被无数“正常”学校退学以后,在特殊的巴学园里遇到了好老师、得到了教育、交到了朋友,以及过了一个快乐童年的故事。
这本书,我看了好久、好久。
因为巴学园里发生的种种故事情节,偶尔看来有点闷。
能够看完,也是为了知道小豆豆的未来。
但是这个故事的结局,却没有说到小豆豆的未来,是不是就像她最后所提的那样,当上了一名老师。
因为故事只描述了巴学园后来的消逝。
不过,它却或许造就了很多像小豆豆一样,因为得到过与感受过老师与学校给予的爱,而有了奉献于教育界来回馈社会这种想法的学生。
所以,巴学园一直活在大家心中。
而故事里的妈妈与小林校长,对待小孩的耐心与教育方式,也都是应该被推崇的。
无论是对于一个特殊小孩或一般正常的小孩而言。
没有奇怪的、不能学习的小孩,只有没有办法或没有耐心的老师。
难怪这个故事,能够在全球得到了极大的反响。

另外一个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故事,是蔡颖卿的≪妈妈是最初的老师≫。
这本书很简单、好看。
从台湾中式的教育方式,转到泰国国际学校的西式教育方式,后来再转回台湾。
身为妈妈的作者,在每一个阶段里用心地帮助她的两个女儿适应变迁与学习环境。
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而精彩的。
她坚持做一个用心、尽力的母亲。
要知道,用心、尽力这回事并不容易,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热情和爱。
因为作者坚持把教育的方式和价值观的灌输融入在家常琐事上,于是才能够培养出懂得生活的孩子,而不是只会读书考试的机器。

我看着看着这个故事,不断地想起我自己的家庭教育。
在那个物质比较贫乏的年代里,我的爸妈竟然也给了我一段如此丰足的成长岁月。
一直以来,妈妈用身教和分享,培养我的生活技能,树立了我的人格。
看似没有特别教了我什么,但是我在耳濡目染之下仿佛都学会了。
我仿佛才蓦然发现,他们所给予我的是那么地那么地多。
我的爸妈都是劳动阶级,穷极一生劳劳碌碌,什么成就没有。他们只成就了这么普通的一个我。
怎么到了我们这个年代,很多人竟然还会有那样地疑虑,觉得成就一个孩子,是很难的一门功课呢?
我们的思想仿佛在退步啊~

后来再看的一本书,是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其实是龙应台和安德烈合著的散文集。
原来自他们母子俩互相对写的篇篇家书。
一个五十多岁的妈妈和一个十八岁的儿子,因为相距太远太久而开始不那么认识对方了,于是借着一个专栏的撰写,他们开始了互相重新认识与互相探讨的家书。
升说我看这书会不会看得太早了——这是笑话。
我看这书的时候,想的都是我的父母和我自己的故事呢~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虽然里面只是不经意地流露出母子之间的爱。
更多的,是这些家书里所描述的故事和所探讨的问题。关于政治、时尚、美学、生活历史和故事、各种价值观与想法、关于名利成就、关于梦想、关于生老病死。
也关于两代之间本来就存在的一些改变不了的无奈。

其实,有些事情是我们必须去理解,并且接受,而不是一味地想着要去改变的。
两代之间或者同代的人与人之间,都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时代而有了不一样的社会观与生命观。
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原自于你成长于一个怎么样的家庭和环境之下。
在成长的生命旅程中,我们遇见过什么样的人、经历过什么样的事、做出过什么样的抉择,都造就了一个什么样的我们。
于是,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由多方面影响而衍生的。不只是因为家庭与学校教育。
或者可以这么说,所有在我们身上或周围发生的人事物,都是造就我们的某一种教育吧~

Monday, October 8, 2012

属于秋天的诗

最近都在看席慕容。
在这个生活里极其需要诗意的时刻。
看她的散文诗。
《写给幸福》。
是不懂该叫作散文,还是该叫作诗的文字集。
看文体,都是散文;论意境,却都是诗。
最白的白话文,却流露着最千回百转的细腻情感。

其实我并没有强烈地喜欢席慕容。
因为她的散文与诗歌,仿佛都过甜、过腻、过度的瑰丽。
好像我们年少时候最喜欢的风花雪月。
相较之下,现在的我总是喜欢比较轻描淡写的文字。
所谓的言浅情深哪~

然而,看她的诗,不时还是有着或深或浅的感受。
每翻个一两页,总有一段文字让我感觉熟悉。
那里或有一些曾经的感受,或有一些现在的感受。
于是,不得不这么总结说:
我们在生活里的每一个小感动,倘若放到显微镜下,都是一首又一首美丽的诗。
而且,总有一首诗与别人心里的某一首相似,甚至相同。

善感的秋季里,特别适合读凄美的散文诗吧?
负负,而以得正。

“有时候遇见年老的丈夫载着白发的妻子,骑着一辆轻型的摩托在缓缓驶过街头,我总要目迎目送,不知道自己问什么会那样激动。”——席慕容《写给幸福》

Sunday, October 7, 2012

最美丽的时刻

日子看似清闲,但活动还是很多。
每个周末都总有些有的没的。
开始想像迟些日子,屋子里满满的人,我就感觉厌烦。
妈妈说得对,我从小就像是一个住在孤独村里的人。
我喜欢外面的繁华热闹,但家里,谢绝喧哗。

那天升家人说要吃巴生的美食,我才第一次知道肉骨茶也有干的。
也许因为我从来就不爱肉骨茶,所以,还真的是第一次吃干肉骨茶。

 
 


自从吃过肉骨茶(还是因为猪肚汤?),肚皮仿佛开始发痒。
红疹沿着一条一条的妊辰纹生长。
这样下去,我怀疑皮肤可能还会破裂、然后烂掉。
医生也不说什么,that's just the problem of your skin quality......
而脚肿一直没有消去。
医生就只叫我别再上班了。

我总觉得我的医生是一个鸟人——就是一般俗称很“鸟”的那种人。
无论你说什么问什么,他都自信满满地给你他自己独有的答复,他绝对不让你质疑他的专业意见。
那天,我说宝宝似乎动得少了一些。
他一反常态,紧张地叫我做了一次CTG。
原来,一点预兆也没有。

最近拍的照片呀,没有特别地臃肿。
其实都是因为没有拍脚的关系~


我,依然是即期待又担忧的那一份心情。
而亲爱的宝宝,不知道现在的你是不是也有着某一种心情呢?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Friday, October 5, 2012

错过

依然在为昨天收到的一封电邮感到些许失落......

其实也无关于电邮的内容,只是我某种忽然出现的感悟(如果可以称之为感悟)。
我仿佛忽然明白了,生命中有些东西,错过,就是错过了。
以为有暂时放开的时候,总也会有可以拾回的时候。
但是,某天重拾,一定也不再是它原来或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了。
也许我们不相信,但这些小小的错过,可能就是一辈子了。

生活中总有不得不放下,与不得不拿起来的事物。
于是,特别多愁善感的人,偶尔总有或大或小的遗憾。
遗憾有时候化成肥料,滋养生命的泥土,或许有一天,会开出更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