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30, 2010

古琴与我

每次上完古琴课,心情就像徐若宣那首日文歌“Beautiful Day”般。
像在一个凉风习习的下午,自在地荡个秋千、睡个午觉的感觉。

原来除了流行乐,古典乐也一样有让我心旷神怡的功效。
但是快乐除了来自音乐,也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笑语。
我常常都觉得这班人好“文”,尤其是一号老师——陈雯老师有来上课的时候。
他们讨论的,是秦始王的墓里为什么没有古琴琴谱、唐明皇最擅长的是什么乐器......
我常常觉得,获益良多。

陈老师不常出现,平时来教课的是两个可爱的黄老师。
大黄老师是个许冠文般的冷面笑将,看起来是个很安哥的安哥,可是时不时妙语如珠。
他说笑的时候自己不笑,我们却常常觉得他好好笑。
至于小黄老师,我是又爱又恨的。他总是很仔细地看着我的手指动作,告诉我错在那里。
每一次他站在我身旁,我都感觉很压力。
上个月才有了属于自己的琴。相比起班上师兄师姐用的琴,它算属于最便宜的级别。
可是我蛮喜欢它。
古琴,是可以增值的。弹得越多越久,把它弹“开”了,就能够成为越好的琴。
可惜我还是懒洋洋的没有常练习。
其实就是害怕自己会放弃,所以才不买太贵的琴。
班上,已经有一个同学放弃了。

说到这个已经放弃的同学,那是来自中国的一位“画家兼书法家”(所以大家总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中国没有古琴学吗?)。
来上课的时候派名卡,大家私底下说他商业味很浓。
他的画廊名为墨池画廊,让我想起〈命中注定〉里Dylan的黑池艺廊。
呀~实在太不相称了!

不过他实在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物。
关于他的故事有好多,但最令我没齿难忘的,就是第一天去上课时遇见他的那一段情节。
那一天,就我跟他两个人最早到。他一身唐装,好像戏中人。
当时首先现身的是大黄老师。
老师跟我们寒暄几句,就叫我们坐下来,我就坐下了。
却看见他在那儿不愿意坐下,一直要老师“您坐、您坐”。
接着说:“我来给您磕个头。”
我心想:“不是吧?!” 我们现在是在拍古装戏,拜师学艺吗?
只见老师说着“不必、不必”,说时迟那时快,他竟然就在我的见证之下,拜一下、跪一下,然后认真地磕起头来。
老师楚变不惊,目无表情地说:“不必行这么大礼。”
我目瞪口呆片刻,马上装着没事,开始上课......

没有想到这事情后来成为佳话。
后来他们问我,你那一天有没有被吓到,我还惊讶地问:“你们怎么会知道?!”
原来老师在某天闲聊时告诉了其他同学(他们听了还问老师:“老师,你把这件事告诉我们是想我们都向你下跪吗?”,哈哈)。
我才知道,其实老师也被吓到了......

[初秋在北京] 第21章 ~ 九门小吃,没门也~

当年刘伯温修建北京城时,共设立了九个城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北京内九城。
而古代官职中的“九门提督”,指的也是这九门:
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和西直门(这样算算,发现我们也到过了其中四个大门)。

位于什刹海附近的九门小吃,一直被誉为最具京味儿的小吃中心。
人说,登长城、游故宫、逛颐和园,尝九门小吃。
让我以为九门小吃非吃不可,千山万水地去找寻座落在胡同里的这个小吃四合院(其实并不难找,只是入口不明显,容易错过)。
最后得到的最大乐趣,是因为看不惯和吃不惯而觉得可笑的这件事。
九门小吃里的摊位摆在九拐十八弯的走廊里,有点像lot10里的十号胡同。
一入门就觉得不想吃了,里面全都是我最不能忍受的牛羊骚味儿。
卖的是小肠陈、爆肚冯、奶酪魏等道地的小吃。
发现摊名都有各自的姓氏。
这个羊头马,不懂怎的让我想到了“挂羊头买狗肉”。
转了一圈原本打算离开,后来还是既来之则安之,于是找了几样看起来能吃的试试。
买食物之前要先买卡,很麻烦,还好用不完的余额全都可以退。
这个虾饼,完全不是我们这里吃到的那种口感。
没记错的话这碟东西叫做炒凉粉,远看像炒萝卜糕,近看是炒燕菜糕。
至于味道,早已印象模糊。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这碗茶汤。非茶也非汤。
那个卖茶汤的说,热的杏仁口味最好喝。于是我们就点了这个。
怎么看,都觉得像是每年年杪家里大扫除后爸爸换神花时自己开来用的浆糊。
然后,喝(吃)下去的感觉就是,在吃有杏仁味和甜味的浆糊。
浆糊,以为自己化了妆人家就认你不出来吗?!

Friday, October 29, 2010

[初秋在北京] 第20章 ~ 滇菜@云海肴

云海肴是我们在后海酒吧一条街看见的云南菜馆。
那天的原定计划是去酒吧喝杯什么,可是从九门小吃出来完全不饱,所以后来在鲁菜(山东菜)和滇菜(云南菜)之间,选择了滇菜。
后海酒吧一条街上的店面都很漂亮。这家餐馆也不例外。
里面的装饰看来有花过心思,昏黄的灯光让菜肴看起来都变得温暖了。
周末晚上,顾客并不很多。
不过也许因为大家都到餐馆旁边或对面的酒吧加民歌餐厅去了。
云南式的烤鱼,有很特别的香料,非常好吃。
而这个糯米饭吃起来口感又厚又甜的,比较不能多吃。
也尝试了一些小炒。有点小辣的挺惹味。
这家店的食物,绝对比饮料更值得一试。
坐在这里吃饭,望着外面的后海,听着对面的民歌(其实都是k歌),凉风习习吹来,是很舒服的一种感觉。
滇菜,原来跟川菜的口味还蛮接近的。
说穿了,不就是我们本身就爱吃口味重的菜肴嘛?
——虽然,偶尔还是很渴望清淡。

强烈的眷恋与希冀

北京的故事写了将近两个月都还没有写完,其实还有其他地方的小游记想写。
也有生活上的点滴、读过的好书,吃过的好菜...... (有点像在排着队的感觉~呵)。
奈何日子这么一天一天地过去,有时候竟然就纯粹是在休息。
生活没有很忙碌啊,只是觉得疲倦(休息以后还是疲倦~)。
还好总有一些像浪花打在岩石上的事情。
偶尔听了一席话,又再次觉得充满力量。

那天听电台,主持人问大家的梦想是什么。
我不知道那些sms到电台去的人们的平均年龄到底是多少岁,但是很多人都说自己有梦。
梦想没有年龄限制吧?一把年纪了还说梦想的人会不会很不怎样?
其实,听到的这些梦,都很普遍。
也许真正有着伟大的梦想的人,没有时间sms到电台做梦。
梦想的实现需要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过程,每天在做梦的人搞不好就只能继续做梦。

然而梦想总是太漂亮。
所以,用梦想的糖衣来包装的事物,总是特别容易让人心动。
于是,我们不知不觉地陶醉并沦陷在所谓的梦想里面,心甘情愿为牛马,依然觉得快乐无比。
即使身边不断有冷水浇过来,也感觉——很——爽。

FB里有个心理游戏这么说:天蝎座是一个强烈的星座。他们的爱恨情仇、人生观点、生活方式,都充满了强烈的成分。他们的内心总是暗潮汹涌,对人生有着强烈的眷恋与希冀。
好一个,强烈的眷恋与希冀。

Friday, October 22, 2010

[初秋在北京] 第19章 ~ 川菜@麻辣诱惑

没有特地去找,只是刚好在西单大悦城里遇到这家川菜馆。
单单看见麻辣诱惑这个名字,就感觉到一种诱惑。
多看几眼,就觉得非吃不可。
——其实是我在旅游前就看过一些网上推介的川菜馆了,这是其中一家。

当天的餐厅里有好多人在等位,还得拿等位卡。
等位堂(?)的圆墙上贴满了名人的照片,我扫描了一遍,数十张照片里只看到一两个我知道的艺人而已(实在太不熟悉中国艺人了)。
等待的时候,顾客们也不会闲着。
除了可以玩扑克牌消磨时光,还可以自己拿零食和米茶喝。
除了可以细读辣椒站牌上人们的留言,也可以观赏柜台前麻辣的美女在拖地(穿成这样来拖地,还真是有趣的画面)。
不懂这是什么米茶,挺好喝啊!
还蛮喜欢餐厅里的设计的,除了略嫌太暗。
看到餐牌上的菜肴都是麻辣、酸辣、香辣的,就感觉很兴奋。
结果后来点的菜,通通都是辣的!
唯一不辣的,就是酸梅汤。
我好喜欢这北京特有的饮料,很可惜我们这里都没卖。
这里有很著名的夫妻肺片,只是我们不吃牛肉。
所以点了鸡和虾,汤和菜。
然后食物来的时候,每一盘都让我们0了嘴——份量真是超多啊,足以喂饱五六个人!
还好饭只是那么一小碗。
这香辣盘盘虾,看起来很辣吧?
据说这香辣汁用的是香辣秘籍中的6-18“黄金比例”。
六道工序,十八种香料,聚于一盘。
味道我其实很喜欢,只是那么大一盘的香辣油虾,真是吃完以后感觉五脏全是油啊~
这个带甜的辣鸡,叫做“小米椒爱上小公鸡”——我是因为这个名字才点的。
这最具表情的经典美味。
然后,连包菜(忘了它的别名叫做什么),也辣。但是辣而清甜,很好吃。
而我们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大碗,口感很丰厚的玉米淮山煲猪肚。
浓郁的玉米味配上辣辣的胡椒味,好暖胃。
后来,实在没法把那么大碗的汤喝完却有舍不得不喝,结果决定打包。
(“请问一下这里可以打包吗?” “请问您是说要外带吗?”)
最后,把喝不完的汤带回酒店去喝,然后把打包的盒子像宝一样地带了回家来......

另一种领悟

一间有starbucks的医院,要怎样衬托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们的眼泪与微笑。扰扰攘攘的日子里,看得见的是疲惫,看不见的是心疼。
我们以为那些过去的岁月已经教会了我们许多许多的事。
原来花三十年的光景,是为了明白一些小学课本里某些生字的深奥意义。
比如:家庭,爱情,事业,和金钱。
比如:健康,平安,幸福,和快乐。

Sunday, October 17, 2010

[初秋在北京] 第18章 ~ 渝菜@渝洲家厨

人说中国有八大名菜,指的就是目前广为人知的“八大菜系”:川菜粤菜苏菜鲁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渝菜,原本是川菜的其中一个派系。但是据说自重庆成为直辖市后,重庆餐饮界便有心脱离川菜,自立门户,打造八大菜系之外的第九大菜系——渝菜。
可是,四川的人们又偏偏不承认这个派系......
故事很多,但我们管不了那么多。
因为基本上渝菜和川菜看起来区别不大,相似的地方倒很多。而最重要的同相似之处就是,都很好吃。

这间渝洲家厨,是我们在潘家园路上无意中看见的小店。
当时饿得要紧,看见店名,知道是渝菜,就已经觉得开胃了。
因为我们都很喜欢吃辣。
店里没有顾客,只有在等待打包的。
店家和员工都在看着电视剧,那是配了普通话音的《宫心计》。感觉就像小地方的咖啡店一样,悠栽闲栽。
打开餐牌,价钱便宜得让人不敢相信。那是就连在我家乡打巴这种小甘榜区也吃不到的价位。
想不到食物的水准还不赖。
我最喜欢这个辣子鸡,很到味的辣。
才没吃多少,平时都会生嚼指天椒的升,竟然说太辣吃不下去了。
原来是他的舌头已经麻掉了。
最能吃辣椒的人会被这碟菜的麻辣打倒,真不解这是什么道理?!
我反而喜欢这样即使麻了,还是感觉到香辣的感觉呢......
而麻婆豆腐,也一样以辣为主。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升竟然觉得这个比较出色。
除了辣味,罗汉斋居然也ok,真让人称奇。
这不是一家很普通的小店吗?
可是连上菜的碟子也给我“家常菜”得来又“出得厅堂”的感觉。
这算是潘家园给我们的一个惊喜。

Saturday, October 16, 2010

我没有什么想要过生日的感觉,我跟朋友都这么说。
对于青春的流逝这件事情,有种小逃避。
虽然我很喜欢今天这样的自己,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我想好好地鞭策自己。
却又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
于是,常常不经意地就掉入深思(其实是发呆)中。

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都不一样。
有的人喜欢平凡无忧的日子,有的人不甘平凡、总希望生活里有新的挑战。
而快乐的程度、对现况的满意程度、有什么样的梦想、每天想的是什么......全都在于我们拥有着什么样的个性。
什么样的个性,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决定、每一种追求,然后造就我们的人生。

我总是希望自己会不断地学习。可是我并不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于是当我松懈下来的时候,感觉失落。
如此矛盾的个性,让我每一天都想得很多。

我会想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帮助有钱人变得更有钱。
藏在个性里的义气,无法安份。
然后我开始从身边很细微的一些事情着手,希望能够为身处的这个社会与世界出份绵弱的力量。
我没有改变这个世界的伟大胸怀。
我只是真的很想,能够持续地做一些小小的事情,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什么。
因为回想起从小到大的岁月里,我的社会所曾给予我的,真的真的很多......

那天看到某本杂志里蔡依林的专访。
已经贵为一代乐坛天后的她,对未来的想法是:“我还是在不断地往上爬。”
我好喜欢这样积极的生活态度。

每天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是我对自己的期许。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真的都没有那么难。
生活里,再艰难的事,也只不过会让人疲累个一天半天,再不然就是十天八天。
我们常常在感觉上认为这很难、那很难,但是跳出感觉范围,进入理性思考时,才会知道,某件事之所以让人觉得如此困难,它的难度到底在那里......

真正的难事,原来是因为难在心中。
因为心理上没有办法接受,所以不知不觉由内至外地影响着自己,造成了生理上的无能为力。
于是觉得,手脚跟头脑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办得好这某件事。
原来,觉得困难、觉得辛苦,真的都是因为——接受不到。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饮食人生

有时候会不禁纳罕。
怎么欢送会、生日会、各种聚会,都是要用“吃”的方式来进行。
看过一本白皮书。
据说,人在吃东西的时候,会产生alpha脑电波。
感觉特别放松,容易被说服。
所以谈恋爱、谈生意也好,都应该吃吃东西。
也许,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在饮饮食食之间,这么建立起来的。
饮饮食食,就是人生。
最近在外面遇到很喜欢的一杯饮料,就是Canton-i里的手织花茶。
其实没有很好喝。
我喜欢的,是它花茶被泡在水里时的变化。刚加入热水时,花茶是一团的,然后开始冒泡泡,接着就在水中“长”了起来。
我好喜欢这种生长的感觉。
我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力量。

Sunday, October 10, 2010

[初秋在北京] 第17章 ~ 中西合璧的前门vs别具一格的大栅栏

细雨纷飞的那个夜晚,我们去了前门步行街。
前门也叫做正阳门,是目前北京城内保存得较完善的城门。之所以被称为前门,是因为座落在紫禁城前方的关系。
它现存的箭楼与城楼,在夜里看起来是金光闪闪的,有像似以金砖盖成的错觉。
前门步行街,是条漂亮的长街。
看看脚下的街道,就知道是下过本的投资。
大路上还有小火车的轨道,把人们从街头载到街尾——当然,肯定不会是免费的。只是我们也没有兴趣乘坐,所以没有多加注意。
我很喜欢前门步行街上的风景。
一座座古老的建筑外墙内,是一家家新派的品牌商店。那些都是古今中外的fusion之作。
像ZARA的服饰店、星巴克咖啡店等。
这样中西合璧的星巴克,却不会给我不伦不类的感觉,而且看起来还挺舒服的。
这样五颜六色的建筑,又有很上海的感觉。
假如没有那细细的雨点,又假如是白天的话,建筑物群应该看起来更美丽。
连卖食物的,也可以是文化遗产也。
没有想到走着走着,在一条岔路上看见了大栅栏的牌坊。
那是我们打算另外一天才去逛的地方。
大栅栏(是念成“大石栏儿”的),是北京老字号最为集中的地方(但也应该是山寨很盛行的地方)。
东来顺是北京很有名的食店,但是因为我们都不吃羊肉,所以没有光顾。
狗不理,曾是慈禧喜欢的食物吧?
后来再看见一条小巷上也写了大栅栏。
窄窄的,像pasar malam。里面卖的东西,也像pasar malam般。
多看几眼了就会发现,有些东西在王府井的老北京风情街上也有。
只是这里“正常”一些,因为没有卖古怪的蛇虫鼠蚁小吃。
大栅栏的外面站了个穿了清代(是清代吧?)服饰的“官兵”,不懂是什么来路。
腰间还挂着剑扮武林中人,手上却玩着手机,果然fusion呵~
转了个小圈后,反而不晓得那一条街才真正属于大栅栏,那一家店铺属于前门步行街。
街尾之处看见了大观楼,是戏院,正在放映着“唐山大地震”。
楼墙上标明这是中国电影的诞生地,对面还有中国电影之父的铜像,应该是相当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地方。
当天路上行人不多,不晓得是因为雨天还是原本就如此。
这不是一个购物的好地方,却不失为一个散步休闲的好去处。